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北京·党史中的清廉故事|瞿秋白:慷慨就义为真理

来源: 北京日报   时间:2021-07-23

  面对旧中国,他远赴苏俄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面对劝降者,他傲然回绝:“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面对爱人,他倾吐心声,愿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35年6月18日上午8时许。在福建长汀一所监狱中,一名文弱清秀的男子坦然走向刑场。一路上,他高唱着《红军歌》《国际歌》。最后,他在一片草坪上盘膝坐下,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此地甚好,开枪吧。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1935年,瞿秋白在随部队南下的时候遭到了叛徒的出卖,在罗汉岭英勇就义,在刑场上他大声的高唱《国际歌》,并且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不能打我的头。

  瞿秋白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55年,在他(瞿秋白)逝世20周年的时候,周总理亲自批示,将他的遗骨从他的英勇就义地福建长汀迁葬到我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亲自(主持)了迁葬仪式。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17年赴京求学,考入当时的俄文专修馆。此时的瞿秋白在刻苦学习俄文的同时,还坚持自修英语、法语,阅读哲学、社会科学等书籍,开始接触新思想。

  1920年3月,瞿秋白加入了李大钊组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北洋政府当时搞信息封锁,再加上苏俄离咱们比较远,交通不是很便利,国内看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总觉得像“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太明白。

  1920年秋,瞿秋白应北京《晨报》聘请,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在苏俄两年时间里,他做了大量考察、采访和写作,以自己的亲见亲闻,对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客观介绍。

  在苏俄,瞿秋白也见到了列宁以及其他的一些实践者、引领者,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两本书,在中国文学乃至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都非常有重量,一本是《俄乡纪程》,一本是《赤都心史》。

  1921年5月,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从莫斯科启程回国。北洋政府向他许出了每月200块现洋的任职邀请,他拒绝了。

  归国后,瞿秋白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和《向导》编辑工作。在这些刊物上,瞿秋白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23年6月,瞿秋白出席党的三大,参加起草党纲草案。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4年11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十年间,他们为中国革命并肩前行,无论面对怎样的血雨腥风,始终相濡以沫,休戚与共。

  1927年,28岁的瞿秋白已经是中共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1927年)8月7日,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也就是“八七会议”,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路线,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在紧急关头的一次重要转折。

  “八七会议”以后,瞿秋白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负责中央领导工作。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本就孱弱的身体,让瞿秋白旧病复发。当时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劝丈夫安心养病,但瞿秋白仍念念不忘工作。

  1929年3月15日,瞿秋白在莫斯科养病期间写给妻子杨之华的家书中说道:

  你准备着自己的才力,要在世界革命及中国革命之中尽我俩的力量,要保重你的身体。我想,如果我俩都凑着自己能力的范围,自己精力的范围,做一定的工作,准备着某种工作能力,自己固然可以胜任而愉快,对于工作也有益处。

  在瞿秋白的生命中,杨之华既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战友,他们都有着同样崇高的革命理想,不仅在生活上互相扶持,更是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世界。一封家书,寄托着对爱人的挂念,更有着继续为革命工作奉献自己的期待。可是,相知相伴的时光没有持续太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仓促中决定战略转移,此时身患重病的瞿秋白奉命留在江西。1935年2月,瞿秋白随队转移至闽南时不幸被捕。

  蒋介石以关心瞿秋白的家庭和爱惜他的才学为名,派了许多说客到狱中劝降。瞿秋白严词拒绝,他说:你们的这种关心和陷害有什么区别?你们的条件就是要我丧失人性而生存,瞿秋白还对劝降者说:人爱惜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6月18日清晨,面对处决书的瞿秋白面色不改,从容淡定。他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是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曾评价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瞿秋白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伟大的理想。

  在每年的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举行的烈士公祭和清明节举行的红色公祭。(我们)通过红色公祭和烈士公祭来缅怀革命先烈。让后人铭记历史,不忘来路,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的阳光。

  如今,后人没有忘记瞿秋白,没有忘记这座静静矗立在松柏林中的墓碑,更没有忘记他慷慨就义为真理的精神丰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