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性系列谈 | 纯正道德品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5-08-11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失德之害,害莫大焉。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荀申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荀瑶为继承人,结果导致其家族遭到灭族之祸。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此颇为感慨,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他还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正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正所谓“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道德堤坝一旦溃决,后果不堪设想。
道德虽不同于法律,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同样具有约束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都作出了严肃问责追责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陶冶道德情操”“既重政绩又重政德”;等等。这些制度性安排,为党员干部言行划定了道德红线,也提出了更高标准。
以学立德,筑牢思想根基。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需以理论学习为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发展的规律,领悟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尤其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法、找标准,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向高标准看齐。
以行践德,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当焦裕禄顶着风沙行走于盐碱地,当谷文昌在荒岛种下绿荫,当张富清深藏功名于山野……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身影,映照出“纯正道德品质”的璀璨光芒。党员干部当不断体会和弘扬这些优良美德,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启示。同时,还需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着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慎小事、拘小节,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纯洁的人际交往。
明德惟馨,德行天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品行,更影响着社会风尚。当以纯正道德品质为生命底色,将其熔铸于坚定理想信念、恪守根本宗旨、严守纪律规矩的日常实践之中,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示范,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李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