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新闻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北京故事③】“三大员”无缝监督八村一社区

  编者按:自2016年10月中央赋予北京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北京坚持首善标准,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和制定监察法积累了有益经验。北京纪检监察网开辟“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北京故事”专题,介绍基层单位在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闪光点。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北京故事③】


“三大员”无缝监督八村一社区

 

  “目前,全镇每个中心村(社区)都设立了一间接访室,佃起村是其中比较规范的。”一个冬日的早晨,在丰台区王佐镇纪委书记、派出监察办主任高建忠的陪同下,笔者来到佃起村,了解丰台区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的落实情况。


  走进村委会办公楼,从一楼大厅往右走不到10米,笔者找到了那间特殊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印有两排红字的金色牌匾——“纪委委员接待点”“纪检委员接访室”。推门进去,是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宽敞房间,当中摆着一张长条桌和几把靠背椅,还有一个长沙发,墙角放着饮水机。右侧墙面上张贴着《王佐镇基层纪检委员工作制度》和《王佐镇纪委委员、村(社区)纪检委员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


  据介绍,除了在各村(社区)设立接访室,王佐镇纪委、派出监察办还在镇政府办公楼前和各村的村委会办公场所,都悬挂了统一配置的举报箱。每周一,派出监察办工作人员都会与村(社区)党总支纪检委员一起开启举报箱,收集举报信息,进行汇总处理。


  “一箱一室”为上任不久的村(社区)纪检委员履职提供了抓手。然而,仅有抓手,基层纪检委员要想真正履好职,还远远不够。这其中,少不了镇纪委和派出监察办的大量具体工作。


  在佃起村村委会,笔者见到了该村纪检委员魏晨。按照区纪委区监委和镇纪委、派出监察办的要求,各村(社区)、各基层党总支必须设置1名专职纪检委员,原则上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任或委员兼任。据此,2017年10月,佃起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魏晨走马上任,当上了村里的纪检委员。


  魏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镇纪委、派出监察办组织的培训,摸清村里所有监察对象的底数,明确要监察的内容主要分人和事两大类。人,就是全村党员、中心村党总支和3个自然村的党支部成员,村委会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还有村民小组组长等等。事,主要是指村里的重大决策,有关重点工作和工程都要密切关注和监督。“刚上任时,镇纪委和派出监察办的领导就一再叮嘱我,在村党总支研究事情时,凡是不符合党纪条规的,都要坚决说‘不’。”魏晨坦陈,上任后自己的压力不小。


  2017年11月5日,是魏晨上任后每月一次的村纪检委员信访接待日,和他一起接访的是镇里负责佃起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名纪委委员。“接访当天,群众主要反映外墙保温惠民工程中的面积核准、煤改电工程中遇到的供热不足等问题。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即使不是信访接待日,群众也会反映,只要能协调村干部解决的,都会当场帮助群众解决。”魏晨说。2016年,村里在供暖季来临时,就碰到过诸如煤改电过程中的供热不足等问题,当时村里还没有设立接待室,不少群众就往镇里跑,甚至到区里反映问题。“如今,有了接待室,群众反映问题基本不用出村了。”魏晨说。


  王佐镇是丰台区西南边的一个镇,与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接壤,共有8个中心村和1个社区。随着丰台区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镇里的监察对象由之前的87人一下子扩展到408人。为了实现“监察全覆盖”的目标,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王佐镇就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监督监察举措,充分发挥镇纪委委员、镇党风廉政督导组成员、村纪检委员这“三大员”的作用,并积极为他们搭建监督监察平台,实现了对408名监察对象的无缝监督,使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直达镇纪委和镇派出监察办。


  王佐镇的7名镇纪委委员由镇党代会选举产生,其中2人是专职纪委委员,即镇纪委书记和副书记;5人是兼职纪委委员,包括2名镇机关干部和3名村干部。为了发挥这5名兼职纪委委员的作用,除了规定他们要深入村(社区)接访、定期开启举报箱以外,还要求3名村干部在做好本村监督工作的同时,及时发现所联系村的问题,并向镇纪委、派出监察办汇报。兼职纪委委员的工作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每次下基层都要做详细的工作记录,镇纪委还会不定期检查,并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


  为了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工作延伸到村(社区),2017年10月,镇党委从基层选拔了6名工作经验丰富、曾担任过村干部、政治过硬的老同志,组建了党风廉政建设督导组。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宣传普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督导组的两项重要职责。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镇党委还专门制定了《王佐镇党风廉政建设督导组工作办法》,明确提出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5人次、每季度听取所联系村(社区)汇报不少于1次的工作要求。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结束后,镇党委会对排名靠后的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当面指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镇纪委、派出监察办还要对负责联系该村(社区)的督导组成员进行约谈,对不正确履职、履职不到位的,要追究其相关责任。据统计,从成立至今3个多月来,督导组已走访群众16人次,开展专项检查3次,发现问题14个,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


  各村(社区)纪检委员的作用有目共睹。他们离群众最近,也最了解群众需求,解决问题更加高效。与佃起村村民一样,大家再遇到问题首先会找村纪检委员反映,而不会像过去那样到区里、甚至市里去上访。


  提到“三大员”的履职成效,高建忠说:“如今,反映到镇里的问题比监察体制改革前多了不少。2017年我们接待的来访群众有35人,23人都是在镇、村挂起举报箱、公示举报电话后来访的。其中,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举报线索有8起,镇纪委、派出监察办按照工作程序进行了妥善处理。”


  点 评:

  以丰台区王佐镇为例,全区各乡镇监察办、街道监察组成立后,如何将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向村和社区延伸,是深化监察体制改革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需要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其间,王佐镇探索的“三大员”机制,使得基层的监督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像这样的“自选动作”,为基层进一步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文/任丽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