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廉政北京

通州:攥指成拳转方式 聚力监督履好责

  通州区纪委监察局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责主业,在“转方式”上攥指成拳、高效发力,切实履行纪检监察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不断开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一、主动出击,瞄准“转方式”主攻方向
  强化正风肃纪。一是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区纪委监察局严格落实《通州区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明确15项整治任务、8个牵头单位和32个协办单位,牵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借公务之名旅游”,“吃拿卡要、办事不公、违规收受礼品”、“出入私人会所”4项整治任务,并对其他牵头单位落实整治任务的情况开展监督。二是规范流程,加强日常防控。建立并执行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月报告制度,突出了对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组织280余名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对全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开展多轮次、经常性民意调查。
  紧盯“三公经费”。一是严查“三公经费”入口,今年上半年,区纪委监察局协调相关单位调取了区域内部分商场、超市、农业观光园今年1月、2月销售的票据,排查可能存在的违纪违规线索;对区内部分宾馆饭店营业收入情况以及集团消费情况进行了暗访调查。二是扎紧“三公经费”出口,协调区财政局和区审计局继去年对50家单位“三公经费”检查后,今年上半年,又对区社工委等28家单位第一季度“三公经费”进行了同比检查;随机抽取今年1、2月15笔餐饮票据(含列支会议、培训费等支出科目的餐饮票据)和2个非设备购置类专项。2013年区属单位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同比分别下降50.1%、51.2%、59.8%。
  严查快办案件。坚持查办案件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保证电话、网络等举报渠道畅通。切实加大案件今年上半年,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数135件、初核数105件、立案数18件、结案数12件。截至目前,全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人,警示谈话2人。
  二、点面结合,构建“转方式”严密网络
  抓住关键节点。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查、随机查、暗访查。分别在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对全区各单位公车节假日集中封存情况进行全覆盖的检查,共抽查公务用车187辆,对没有封存的极个别车辆进行排查,将检查情况向全区通报,进行持续曝光。
  坚持问题导向。一是严肃问责追究。认真落实“一案双查”,去年,结合区民政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启动了对区民政局领导班子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追究,对领导班子进行了通报批评,对主管领导进行了组织调整。并将责任追究的情况向全区进行了通报。今年上半年,区教委严肃查处了区某学校部分教职员工随同民办教育机构出国旅游的违规行为,给予该校领导班子内部通报批评。二是扭住难点问题。加大对“两违”整治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研究制定了《关于严明纪律进一步加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和责任追究办法,对“两违”项目拆除不及时、有新增的单位,进行集体约谈或个别约谈。对相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情况,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固化常态暗访。今年上半年,组建了10个暗访组,配备了专用设备,采取实地暗访和电话暗访等方式,对全区30个单位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了多轮次暗查暗访。制作了专题短片,提交给区政府常务会。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由区纪委监察局约谈了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监察建议书,并在全区纪检监察干部第一季度工作会上进行了播放。
  三、聚拢发力,增强“转方式”内生动力
  更加注重抓早抓小。创新工作机制,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诫勉谈话等。今年以来,建立《关于开展全区处级单位党委主要负责人向区纪委述责述廉工作的实施意见》,年终由部分单位党委主要领导向区纪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强调“点题报告”,增强针对性,并现场接受提问和质询。建立《区纪委监察局约谈制度》,平时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端正党风政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情况约谈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纪委书记,推动责任落实。深化区纪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
  更加注重量化考核。细化处级单位责任制检查工作流程,突出数据指标分析: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档案情况进行审核打分,将其作为单位全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二是责成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定期开展“三公经费”检查,有序推进“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并将检查情况全区通报。三是对全区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部分委办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样本量原则上每单位不低于100个。去年,共组织2634名服务对象参与了满意度调查,共收集意见建议57条。考核后,折算百分制考核结果,形成全区排名。
  更加注重信息化防控。加快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通过电子监察系统与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及政府部门行政职权系统的有效对接,加快实现对全区政府部门职权、重大资金、重点项目廉政风险的时时动态防控,打造网上“预警”系统,建立权力运行“扫描仪”,强化预防腐败的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