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利用职务之便向纳税人压价购买商品情况?是否有收受纳税人财物并为纳税人说情、干扰涉税事项情况?……面对所长提出的“14个是否有”问题,海淀国税局第三税务所干部经历了一次廉洁自律和纠正“四风”的教育洗礼。近日,海淀区国家税务局将廉政谈话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以分类实施、分层推进为思路,将谈话对象延伸至全体税务干部,真正将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分层推进,谈话对象“全员化”
作为服务纳税人的“最后一公分”,基层一线“人少户多”矛盾突出,执法风险大、廉政风险大、监督难度大。为加强基层税务干部的教育监督,该局注重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以廉政谈话为突破口,将谈话对象细化为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两大类,通过“一年一轮”的方式,实现了谈话对象全覆盖。
明确了“跟谁谈”,还需解决“谁来谈”、“怎么谈”。局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包括任职谈话、任期谈话、诫勉谈话三种形式,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党组书记负总责。工作人员廉政谈话分为任期谈话、诫勉谈话两种,由各科级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领导班子成员配合实施。其中,工作人员任期谈话采取个别谈话或按岗位职责分组谈话的方式,结合“每月一主题”廉政专题教育、季度廉政分析会等措施开展,确保月月讲、季季谈,达到谈话提醒常态化。
“适逢‘营改增’全面推行,在巨大的工作强度下,我开始出现了‘补偿心理’,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一些消极言论。所长及时对我进行谈话提醒,帮我摆正心态,不仅让我红了脸、出了汗,更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一名窗口干部感激地说。
细化提纲,谈话内容“个性化”
精准“诊疗”,才能“对症下药”。为防止廉政谈话无的放矢、大水漫灌,该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领导干部,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信访办理、民主测评,广泛搜集信息,力争准确“画像”;针对工作人员,要求各科级单位综合税收征管系统异常信息查询、各类执法检查等途径,每季度对干部思想、作风等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谈话提供“素材”。
谈话提醒真正谈出“疗效”,需明确内容,“谈”有引领。该局紧贴税务部门工作特性,围绕正确对待和使用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情趣,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监督等内容,制作下发了《廉政谈话明细表》,框定了14个必谈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科级单位针对单位性质、税务岗位职责等差异,因岗、因人、因事制订个性化谈话提纲,围绕“讲政策、找问题、提要求”的思路,既分析共性、普遍性问题,又结合被谈话人工作实际,分析研究个性、特殊性问题,切实增强谈话效果。
“廉政谈话不仅是对干部进行监督的有效措施,也是一本‘指南’、一把‘戒尺’,告诫大家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该局纪检组长介绍说。
加强督导,落实责任“痕迹化”
“税务部门基层人员比例高,扁平化管理特征明显。科级领导干部与基层干部战斗在‘同一战壕’,掌握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是对分管干部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第一责任人’。”该局党组书记表示,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谈话,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使廉政谈话成为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有力支点,打造直通末端的主体责任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防止谈话走过场,该局对廉政谈话实行痕迹管理。要求各单位填写《廉政谈话登记表》,认真记录谈话情况,针对谈话对象提出意见建议,经谈话人和谈话对象签字后报监察室留存备案,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建议、有建档,确保廉政谈话取得实效。纪检监察部门强化督导,将各单位廉政谈话落实情况作为绩效考评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谈话制度的刚性约束。
建立覆盖全员的廉政谈话制度,前移关口、防患于未然,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责任与担当。“从前,我以为‘主体责任’只是党组书记的事,基层领导干部抓好业务就行了。通过对本单位干部开展廉政谈话,使我提高了对‘主体责任’的感性认识,也增强了落实责任的使命感。”一位税务所所长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