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听·东城】袁崇焕祠:缅怀忠廉督师的纪念堂
来源:北京市纪委宣传部 时间:2017-03-29
【边走边听·东城】
袁崇焕祠:缅怀忠廉督师的纪念堂
“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脉脉依依,时时鲽鲽鹣鹣。”每当吟诵起这经典的诗句,武侠迷们就会马上联想到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小说《碧血剑》。金庸先生曾说,这部小说里真正的主角,并不是那个虚构的袁承志,而是作为背景人物出现的袁崇焕。“袁崇焕是谁?”读过小说的人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更多地了解袁崇焕,笔者在“仓庚鸣啼桃始华”的时节里,来到北京市东城区,找寻一代名将的最终归宿地。
穿过喧闹的磁器口商圈,走到白桥大街和广渠门内大街交叉口的西北角,又沿着东花市斜街走入高楼林立的住宅区,原以为走错了地方,但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又继续前行数十米,一座灰砖青瓦的古典院落始现眼前。在门旁青松的映衬下,两扇半开的朱红色木栅门愈显肃穆庄严,门楣处高悬一块白底黑字匾额,上书“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表明此行目的地已到。
“这里不好找吧?我第一天上班时,也在附近兜了好几圈呢。”东城区文委袁崇焕祠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刘天鹤笑着迎出门来。小刘是出生在北京的“90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文保所工作,已有三年时间。别看年纪轻,他可一直在潜心搜集、整理、研究袁崇焕的生平资料,如今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他的带领下,笔者走进这所始建于清朝中期的简朴祠堂,一览祠内风貌。
袁崇焕祠坐北朝南,占地约600平方米,大门位于南侧正中,两侧各有倒座房三间,如今被文管所用作办公室。进门后,是一个青砖铺就的小广场,迎面即为面阔五间的享堂,开有三扇门,中门正上方悬挂“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横匾,格外醒目。院落东、西两侧均建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墙头几只胖萌的流浪猫正在慵懒地打着盹。
走进享堂,正中摆放着袁崇焕画像,前有供案,西侧墙壁上尚存袁崇焕亲笔书写的“听雨”牌匾石刻,康有为撰写的“复筑袁公祠记”石刻也嵌于墙上。享堂东西两侧,各设展览室一间,分别展陈着袁崇焕的生平事迹和赫赫战功。在展室内,刘天鹤介绍起袁崇焕这位忠廉督师的传奇过往。
尽心为民,秉公执法。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明万历十四年(1619)中进士,天启初年授福建邵武知县。据清乾隆《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任知县期间“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有一次,县里一户百姓家中着火,袁崇焕不顾危险,穿上靴子就跑到百姓家里帮忙救火。在任期间,他还微服私访,重查旧案,平反冤狱,实现“冤抑无不伸”。袁崇焕心系百姓、秉公执法、爱岗敬业、公正廉明的作风得到百姓高度赞扬。
忠心报国,战功赫赫。明天启二年(1622)正月,袁崇焕进京接受考核,时值后金军虎视中原,不断侵入辽东。京城诸多官员贪生怕死,唯恐到辽东任职抗敌。袁崇焕报国心切,不仅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还自荐守关,旋即获得任用。袁崇焕以宁远为重点,苦心构筑山海关至宁远的“关宁防线”,连续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重创后金军队,打破后金军不败的神话,他也因此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皇太极大军进攻北京,袁崇焕又自辽东千里驰援,在京城广渠门和左安门展开激战,成功解除后金军对京城的威胁。袁崇焕的赫赫战功换来的却是朝廷的疑心猜忌,崇祯帝听信阉党余孽谗言,误中皇太极反间之计,于崇祯三年(1630)以莫须有的“谋叛罪”将袁崇焕磔刑处死。临刑前,袁崇焕仍以“忠魂依旧守辽东”的誓言,表达了对大明朝廷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直到清代,乾隆皇帝感念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亲自为其平冤昭雪,世人才得知袁崇焕蒙冤的真相。
廉心自律,家无余资。袁崇焕为官清廉,《石匮书后集·袁崇焕传》中记载他“向为县令,不取一钱。”袁崇焕也曾写诗曰:“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将不图名、不逐利、不爱钱,只为社稷和百姓,作为自己一生为官的追求和志向。崇祯皇帝曾给他不少赏赐,但他谢绝了蟒袍玉带,并将赏赐的银币换做铜钱充作军饷,用于慰劳生活困窘、缺衣少食的边关将士,深受将士爱戴。袁崇焕父亲去世,他告假回乡处理后事,没想到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就连办丧事的钱也是同事、朋友们慷慨解囊捐助的。《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死后,籍其家产,“家亦无余资”。参与审查袁崇焕案的兵科给事中钱家修也曾专门撰写《白冤书》,为袁崇焕喊冤,称:“身为大将,未尝为子弟求一官。臣查袁崇焕自握兵以来,第宅萧然,衣食如故,犹更加意寒生,恩施井邑,恤贫扶弱,所在有声。”
故事仍在耳边回响,脚步却催促着继续向北穿过享堂。在堂后一条青松护卫的小路尽头,即是袁崇焕墓,墓前有供案并立有一大青石碑,上刻清代湖南巡抚吴荣光所题“有明袁大将军墓”。西侧还有一小墓,墓碑上刻“明故义士佘公墓”。“袁崇焕死后,有一位佘姓义士夜盗其尸,葬于此地,并立志子孙世代为其守墓。佘义士死后,也葬于袁墓旁边。佘家子孙至今已守墓380余年,这义举同样感天动地。”刘天鹤说。
今年3月底,为推进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建设,袁崇焕祠启动内设展览的升级改造施工,进一步丰富文字、图片、实物等展陈内容。待展览重新开放后,将更有利于人们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袁崇焕其人,他的“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的忠廉之心和报国之志,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颂和发扬。(文/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