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听·西城】纪晓岚:守正规直“文达公”
来源:北京市纪委宣传部 时间:2017-03-22
【边走边听·西城】
来到珠市口西大街241号门口,一个手持烟袋的铜人像摆坐在门侧的石凳上,铜人目光犀利,仿佛透过光阴流年看穿世间万千。
没错,这铜人正是被大家称为“纪大烟袋”的纪昀。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别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谥文达,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卒于嘉庆十年(1805)。乾隆十九年进士,生性诙谐风趣,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信任,官至协办大学士,是乾隆时期学术领袖之一,曾总纂《四库全书》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铜人像身后是现存开放的纪晓岚故居--一个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清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两进四合院。据馆长介绍,纪晓岚去世后,其后人将宅子出售。之后几经易主,于2003年重建后对外开放,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具有众多的历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随着馆长,我们走进故居的第一进院。
第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及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五檩硬山顶,合瓦屋面,过陇脊,梁架饰有苏式彩绘,红油漆门板。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间,五檩硬山顶,屋面及装修均经后代改建。
吸引人眼球的是院内一棵高高的、硕果累累的大树。据馆长说,这棵山海棠树乃纪大学士亲手栽下,如今已是200多岁高龄。此树奇在每年冬季遭遇雨雪后,依然挂果。刚刚过去的冬季仿佛格外眷顾这棵树,抬头望去,满树的山海棠果挂在枝头。
穿过院子,来到第二进院。第二进院的倒座房即正房,面阔五间,其南檐墙为仿欧式风格,屋顶建有砖砌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式,券门及券窗均雕刻缠枝花卉。
正房是纪晓岚当年的书房,平面呈倒“凸”字形,为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启功先生手书横匾“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下是纪文达公像,两侧有诗人、书法家梁山舟题写的对联:“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颂扬纪晓岚完成了总纂《四库全书》的千秋伟业,成为一代文宗。
也正是在这书房里,晚年的纪晓岚遣兴创作了著名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翻开《阅微草堂笔记》,一个个民俗趣事、里巷异闻,生动呈现。有这么一个故事:清代孙虚船先生还没登第时,受聘在某家教私塾。一日,主人家母亲病危,私塾小童送晚饭来,孙虚船因手头有事不能马上吃,就让小童把饭放在另一间屋的几案上。忽然,孙虚船看见一白衣人闪进那屋,正在恍惚间,又见一黑衣小个子转来转去,倏地一下也闪进了屋。孙虚船走进屋,看见那两个人正狼吞虎咽吃他的饭菜,便厉声呵斥,白衣人逃之夭夭,黑衣人因为孙虚船堵在门口出不去,就躲在墙角。孙虚船就拉了张凳子,坐在门口看他怎么办。不一会儿,主人踉踉跄跄地出来说:“刚才病人说胡话,说两个小鬼奉命来勾魂,其中一个小鬼被先生堵在门里出不来,误了期限,死者要挨重罚的。我不知真假,所以出来看看。”孙虚船恍然大悟,那两个偷嘴的竟是小鬼!他搬着凳子离开了门口,恍惚看见黑衣矮人狼狈地闪进了病人的房间,随即,哭声在那个房间里轰然而起。
纪晓岚借用执行勾魂任务的“小鬼”们偷吃病人家酒饭的行径,影射当时官府衙门的“小鬼”衙役奸诈贪婪现象。对于清朝官场贪腐,纪晓岚其实是有着深深的焦虑。因此,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处处可以看到,他借狐鬼以喻人,揭示和批判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排挤倾轧现象,痛斥恶吏敲诈百姓的罪行,讽刺当时种种官场诟病。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中评价说:“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藉位高望重以传者。”
纪晓岚一生为官清廉,先后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举荐大量人才,但始终坚持以真才实学为标准、严禁考生行贿送礼。纪晓岚去世后嘉庆帝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相传纪晓岚在去世前,把儿孙叫到床前道:“我以三十一岁入翰林、至今已五十春秋。领纂四库书时,又得以遍读世间之书,人间的酸甜苦辣艰辛险阻,可谓全然皆知。有几句话,你们要牢记在心上: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儿孙们一一含泪应诺。
此后,纪家后人收集整理纪晓岚留下的文章警句和器物铭文汇集成了“纪氏家训”。其中包含修身、勤学、清廉、劝善多方面,借以教导后人乐守清贫、书香传家。
“守正规直”,是“纪氏家训”核心内容之一,纪晓岚把这四个字刻在一把常用木尺之上,作为自己和子孙的修身准则。
纪晓岚还为子孙留下了“四戒”“四宜”。“四戒”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宜勤读,宜敬师,宜爱众,宜慎食”。言虽质朴却蕴含深意,教育后人在日常行为中保持勤奋修身、淡泊自持的操守。
作为一代文豪,纪晓岚对子女的要求充满了文人气息。他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过如秋草芟难尽”,下联是“学似春冰积不高”。既告诫子女要平时不断修身以纠正错误,还教导他们做学问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纪晓岚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遗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何尝不是一份文化瑰宝?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何尝不是一份颇具“风骨”的精神财富呢?(文/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