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在基层】通州环保局:清廉之风带来的“华丽转身”

  从106.2到66微克每立方米,从第16名到第1名。数字下降,名次却上升了。前面的一组数字,是通州区日均PM2.5浓度在近两年的变化,后一组数字,是在全市各区大气质量改善率的排名。

  短短两年,缘何完成从“副班长”到“领头羊”的华丽转身?记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区环保局,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甫一开始,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志刚就给出了答案。

纪律教育抓在前

  北京市纪委开展“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受到严格的纪律教育”工作以来,区环保局就把纪律教育作为促进机关党风政风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翻开支部学习记录册,密密麻麻的学习记录、高强度的学习频次让记者颇感意外:机关党支部将每周五下午定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学党章,学党规党纪,观看警示教育片……利用这个平台,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组织开展全局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共计65次,邀请专家授课16次,观看专题教育片17次,实地体验式参观学习5次!

  “环保局工作任务繁重,并非每一名党员都能按时参加每一次学习,我们专门制定了请假补课制度”,局党支部书记刘毅介绍,“因公缺席学习的党员都要请假,然后进行补课,确保纪律教育真正实现‘全覆盖’”。

“两学一做”有创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后,通州区环保局更是举全局之力,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局内年轻党员干部多的特点,创新“自选动作”,使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微’、‘四小’、七个‘党员+群众’责任区……”大家说起本单位“两学一做”的创新举措来,头头是道。原来,局党支部通过“微课堂、微平台、微工作室、微服务、微之星”和“小课堂、小教员、小教材、小窗口”的形式,整合日常工作空闲时间,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将所学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用发生在身边同志身上的小事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家向先进模范看齐。而“党员+群众”责任区则是通过“党员先行一步,群众紧随其后”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把手”的裴志刚,也经常在平台上和大家沟通。有一次,他听到一处工地上存在施工扬尘的情况,立刻将此情况发送到微信群中,并附上一段话:“不知通州环保人有何想?有没有人、有没有部门管?已经数次出问题了!党员责任、干部责任其实无多高远!尽职敬事足矣!!两学一做,做是关键;身边做起,切忌作秀!”随后,相关的执法人员立刻赶赴现场,对违规行为进行了纠正处罚,避免了扬尘造成的污染。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此处工地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抓早抓小成常态

  区委书记杨斌在谈到如何践行“四种形态”时说:“无论党委纪委,在践行第一种形态时,都要旗帜鲜明,不能怕得罪人,怕丢选票。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这个责任,承受这个代价。否则,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

  “必须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驻环保局纪检组组长常有伶介绍,“有一次,我们聘请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在明察暗访中发现一名同志在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内容无关的网页。对此,纪检监察部门与其分管领导一起,找到这位同志进行谈话,并在机关全体大会上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在全局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现在,抓早抓小的廉政谈话已经成为环保局各级领导落实“一岗双责”的新常态。据一位分管领导介绍,在与其所管辖的部门人员谈话时,发现财务和采购环节存在廉政风险,经过集体讨论,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扎紧了制度的笼子。“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大家从思想上已经有了很大转变,都能够体会到组织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干部的良苦用心,机关作风也就在一次一次的谈话中,悄然发生着转变”。

“亲清”关系保蓝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二字。作为与企业接触最为密切的一线执法部门,环保局的党员干部们的体会尤为深刻,也正因有了“铁一般的纪律”保驾护航,才能秉公执法,让天更蓝,水更清。

  一次,裴志刚和一名分管环评工作的副局长接到两个快递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张购物卡,经过查询发现,寄件人是某个刚刚处于洽谈阶段的项目单位负责人。接到包裹后,两人第一时间找来纪检组长进行登记,将购物卡原封不动地寄还给发件人,并将此事在全局大会上通报。

  “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儿抓紧办,不符合规定的事儿要告知当事人为什么不能办,凡事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态度和底气,区环保局才能真正对敢于违法的企业“亮剑”:2015年,环境立案处罚违法企业602家,处罚金额2206.25万,位居全市第二和第三名;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环保局又对70余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140项环境违法行为向全社会进行曝光,这也是今年第四批曝光环境违法企业。裴志刚说:“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督促企业整改,加强公众监督,也为其他企业和业主提醒,切莫视环境保护要求为儿戏。我们之所以能够“板起脸”执法,就得益于全局从上到下长期不懈开展纪律教育所形成的良好作风”。

  走出环保局的大门,华灯初上。漫步在万家灯火的街头,深秋的风吹在脸上已觉寒意,但心中却无比温暖。在全体环保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亮相之时,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欣喜和惊艳。

 

文/北京纪检监察网 张  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