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院:打造“忠法廉”原创文化品牌
来源:市纪委宣传部 时间:2016-06-07
近年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秉承“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廉政文化建设理念,以原创为核心动力,不断深化“忠法廉”系列文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出了一套“唱廉歌、征廉文、建廉网、拍廉剧”的“组合拳”,在全院上下营造出风清气正、崇尚廉洁的氛围。
弘扬正气,传唱“忠法廉歌”
“我撑起正义天空,忠于天平嘱托……我拥抱着幸福,收获廉洁硕果。”这首创作于2012年的《忠法廉歌》,是由市一中院党组成员和监察室干部填词、著名作曲家戚建波谱曲、市一中院干警演唱的原创作品,曾多次在全市政法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和法院系统的文艺比赛中获奖。市一中院从领导到干警,对这首歌曲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市一中院历年的春节联欢会上、廉政监察员会议召开前、新入职人员培训中甚至在工间操时段里,《忠法廉歌》都是必播必学必唱,现在已成为全院上下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作为《忠法廉歌》的首唱者,市一中院政治部干部吴红梅认为,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忠法廉歌》无论从音乐旋律上还是歌词内容上,都非常契合时代要求,不仅适合在法院系统内传唱,更可面向全社会推广,其潜在的价值和作用不可低估。“今后只要有机会,我愿意继续担负起教唱《忠法廉歌》的任务,让更多的人传唱这首歌曲,在全社会弘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吴红梅说。
征集原创,出版“忠法廉集”
面向全院干警征集原创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并汇集成册,是市一中院的“传统”。近年来,市一中院曾多次组织开展过“我的审判观”、“我身边的好规矩”等法院干警原创廉政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并从中甄选出近80篇优秀作品,先后出版了《忠法廉心》和《忠法廉韵》等两部廉政文化作品集,发放到全院干警手中。“廉政作品集中的文章都是干警原创,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情感染身边人,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干警的工作和生活。出版廉政文集,既起到了加强廉政教育的目的,又鼓舞了干警们参与征文的热情。”市一中院办公室副主任郑伟华说。
今年上半年,市一中院结合廉洁司法暨正风肃纪主题教育活动,再次面向全院干警征集原创廉政文化作品。9月底前,又将有一批理论文章、摄影、书法、绘画、漫画、诗歌、微故事等多种形式的原创廉政作品汇集到监察室,汇编入新一期的廉政文化作品集中。市一中院监察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按照两年一册的频率,把出版原创廉政文化作品集的‘传统’保持下去。”
优化设置,改进“忠法廉网”
增加语音导览功能、顺畅场景转换细节、更新展览视频内容、加强浏览保密措施……今年上半年,市一中院对3D“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基地”进行了新的优化调整,受到干警普遍欢迎,目前总浏览量已达千余人次。
“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基地”是依托北京法院内部局域网服务器,采用3D技术搭建而成的虚拟廉政教育展厅,融文字、图片、视频、动漫于一体,设有职责机制、风险防控、廉史文化、警钟长鸣、忏悔录等13个主体展区,5个警示功能版块,4个视频播放窗口和1个留言区。全市法院系统干警可随时登陆内部局域网,在线参观虚拟展厅中的廉政教育专题展览。这一展览给申诉审查庭副庭长赵兰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副庭长李纪红留下深刻印象:“网上的廉政展览设计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是一个永不闭馆的廉政教育基地。特别是那些反面警示案例,看后让人深受触动,时刻提醒自己要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此外,市一中院对内部局域网上的纪检监察网页也进行了改版,进一步完善栏目设置,加大廉政工作信息投送量和更新频次。上网接受廉政教育,在市一中院已成为常态。
自编自导,创作“忠法廉剧”
摄制廉政短剧,在市一中院可不是新鲜事。早在2014年,干警们就自编自导自演过微电影《误会》,引起各方关注。今年即将启动摄制的廉政动漫短剧,则是市一中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又一次创新尝试。“今年的动漫廉政短剧以包公断案为主要内容,剧中的包公变身法官,展昭是书记员,王朝、马汉成了法警,故事情节围绕现实的一桩房地产案件展开,还加入了处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法院内部人员违规过问案件等戏剧冲突,相信拍摄出来后一定很好看,也会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身为该剧的编剧,市一中院工作人员肖潇对动漫短剧的摄制效果充满期待。
市一中院的廉政文化品牌以“忠法廉”命名,大有深意。“忠法”二字,取自中级人民法院简称的谐音,在这里特指市一中院。“廉”,是指党风廉政建设。“忠法廉”三字合起来,既说明这一品牌是市一中院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又体现全院干警对忠诚法律、廉洁司法的真切感悟。
市一中院监察室主任王旸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各部门业绩考评内容,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原创廉政文化作品提供展示平台,把‘忠法廉’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成全市法院系统廉政建设的‘金名片’。”谈起未来,王旸信心满怀。
(文/北京纪检监察网 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