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廉洁颂”唱响首都廉政教育新篇章

  

  从2012年至今,北京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连续4年联合举办的《廉洁颂》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确定活动主题,弘扬清正的社会风尚。4年4届《廉洁颂》,伴随着首都纪检监察工作的累累硕果,呈现出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讲述了感人的勤廉典型、廉政故事,也展示了首都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风采,成为北京市独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品牌。

  主题年年换,廉洁的“核儿”不变

  2015年12月8日下午,北京国安剧院,《廉洁颂——讲述纪检监察干部的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妆点舞台的“银杏树”下、“荷花池”旁,主持人与市委巡视组巡视员李军相对而坐,聊起了纪检工作的酸甜苦辣:“面对纪律审查的种种困难,您是凭借什么样的信念坚持下来的?”李军略微沉吟,缓缓作答:“我们背后,是党旗国徽。犯罪分子背后,只有悬崖。”

  片刻静默,台下掌声雷动。“讲得真好!讲出了我们的心声!”观众席上有人低声称赞。

  这是李军的故事,也是2015年《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7个故事中的一个。除此以外,还有丰台区对联合履职新机制的探索,有平谷区平谷镇纪委书记杨连旺讲述自己与基层百姓打交道、开展工作的“诀窍”,有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的“集体亮相”??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是创新实践抑或迎难而上、忠于职守,7个故事无一不暗合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讲述纪检监察干部的故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队伍建设一直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2015年,中央和市委多次强调,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在聚焦主业、落实‘三转’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讲述纪检监察干部自己的故事,来教育引导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履行好职责使命,也向社会更多地展示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采和工作。”市纪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晓光这样解释2015年《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由来。

  每年一个活动主题,紧扣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及任务要求,这已是《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的惯例。不断变化的主题,也不断赋予了教育活动新的内涵。2014年,随着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以古往今来的“北京廉政故事”为题,呈现了六朝古都一脉相承的理政智慧和廉洁理念;2013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廉洁颂》的主题定位为“寻找身边的勤廉榜样”;2012年,则是践行北京精神的反腐倡廉文艺汇演。

  在永葆活力的变化以外,也有一些内容是不变的。在杜晓光看来,不变的就是《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这个“廉洁”的“核儿”。“举办《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的初衷就是为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不论每年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弘扬‘廉’的正能量,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杜晓光说。

  回归细节,呈现生动柔软、充满感情的人和事

  回忆第一届《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杜晓光总会想起,在活动成功举办后,市纪委副书记杨逸铮曾特别叮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办成一个品牌”。这句话点出了关键:“要真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只靠搞一两次活动是不行的——只有把活动坚持下去,做成品牌,才会有影响力。”

  然而,要打造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谈何容易。“纪检工作我们熟,可要说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却是‘门外汉’”。取长补短,市纪委与市委宣传部联手组织策划,并把《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的承办工作交给了北京电视台的专业团队。

  这个重任落到了北京电视台导演卢晓南的肩上。刚接到任务,有着丰富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的卢晓南却也发愁:“我懂舞台、懂活动,可是不懂纪检啊。”

  双方开始了磨合:纪委首先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框架,然后在全市广泛征求相关素材,再由导演组在研究素材、实地走访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的专业性,大家展开了“切磋”——你提供的内容适不适合我的舞台展现?我的脚本用词符不符合当年的工作要求?哪怕是一个台本,在纪委和电视台之间就磨合了好几遍。

  解决了专业性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横亘眼前:如何把纪检监察工作直观化,并且艺术性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政策再好,工作再有成效,人物再正面,干巴巴的表现形式也不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卢晓南直言不讳,“我们希望呈现给大家的,是生动柔软、充满感情的人和事。”

  于是,众人熟知的房山区韩村河村的“九条规矩”,在《廉洁颂》的舞台上融进了村民共同致富、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新式评剧故事里;通州区培智学校的特教老师李银环,30多年的特教生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段富有奇幻浪漫色彩、又催人泪下的影子舞表演;歌手常石磊的一曲《跟着你到天边》,配合现场屏幕上栩栩如生的沙画、镶嵌在歌曲中段的散文诗,将北京妇产医院医生杨海河的勤廉事迹娓娓道来??而参与这些节目的演员,有许多都来自国家话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等国内一流的专业团体。

  除了在形式上尽心设计,找专业人才呈现,生动直观的最终落脚点,还要回归到真实的细节。

  2015年《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的舞台上,“压轴”出场的是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这支7个人的队伍和一系列大案要案密切相关,他们负责联系督促北京市70多家单位、过千人的市管干部,每年办结的案件名列前茅。不过,单说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观众难以被触动。

  在前期“踩点”时,导演组注意到,监察室的每个人都在办公室常备一个大包。“这是干什么用的?”“里面装的是一些洗漱用品,因为案子来了,经常是拎包就走,几个星期回不来。”

  导演组让监察室的年轻干部把这个包带到了舞台上,现场重现了这番对话。虽然只是一个洗漱包,却真实折射出纪检干部坚守责任、无私奉献的品质,也正是这份真实,深深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摒弃说教式、文本式的宣传形式,《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寓理于事”,把故事人物在舞台上“立”了起来,显得可亲可敬,用卢晓南的话说,活动“有逻辑、有呼吸”。

  “暖心”舞台,打响廉政教育品牌

  秉承“鲜活”二字的《廉洁颂》,4年里登上舞台的纪检干部有数十名,现场观众多达3000人。他们,无疑是最有资格评价《廉洁颂》的人。

  作为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窦晓涛和同事们一起站上了《廉洁颂》的舞台。“第一感觉还是有些紧张的。”不过窦晓涛很珍惜这个“专属”舞台,“我把这个机会看作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一个荣誉。作为一个‘办案子’的集体,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未来通力协作、办好案件的信心和决心。”

  连续3年参加活动的朝阳区纪委组织部部长王建华,比大多数人更有发言权。“眼看着《廉洁颂》活动办得一年比一年好,每年的主题都围绕我们的中心工作,很‘点题’。”王建华对去年活动的主题颇为感慨,“很多纪检干部,尤其是一线干部,工作十分辛苦,经常加班加点。而且监督执纪问责这项工作,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又有点神秘,不为人理解、压力大也很普遍。讲纪检干部的故事,就是讲我们自己日常工作里的事儿,看同事们在舞台上道出真心,让人很有共鸣。”

  除了作为观众,王建华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上”舞台。在主持人访谈朝阳区日常监督工作时,他的工作照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那是我们在为有关会议准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材料时拍摄的,真的就是我们平时的工作状态。”王建华边笑边说,他没想到这张照片会出现在舞台上,乍一看还有点儿惊讶,然后又有点儿激动,“虽然没能站在舞台上讲话,但这也是对我们这么长时间工作的一个肯定和慰藉吧——还是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的。”

  王建华认为,《廉洁颂》不仅越做越“正能量”,也越来越“暖心”了:“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对纪检干部的一种关心,也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作为组织部长,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让他深受启发,“我们也应该用更多的形式去关心干部、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

  王建华的这个思路,也恰好与《廉洁颂》“品牌发酵”的思路异曲同工:精心“烹饪”的主题教育大餐,如果只有舞台表现这么一种“吃法”,岂不可惜?

  去年《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举行后的第二天,市纪委就紧紧抓住“国际反腐败日”这一节点,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及时跟进,扩大宣传范围。完整的视频,也已于12月26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再看2014年的《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其素材来自当年的北京廉政故事征选活动。活动共收到作品3000余篇,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65篇。在教育活动之后,这些作品还以动漫、连环画等形式进行了成果宣传。此外,为本次活动拍摄制作的廉政故事系列短片,也早于活动一个月就上传到网上进行展播。活动结束后,短片还作为公益广告,在电视新闻栏目和公共宣传时段滚动播出,形成了廉政文化宣传热点。

  如今,已经成功举办4届的《廉洁颂》主题教育活动已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形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正面典型、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崇廉尚俭的理念下,这一曲廉洁颂歌一定会持续唱响首都,谱写出廉政教育活动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