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监督在基层】昌平:发挥派驻优势 彰显精准监督

  编者按: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和市委常委会贯彻意见精神,北京纪检监察网、“清风北京”微信开设“派驻监督在基层”专题,介绍各区在派驻监督工作中的新经验新做法。


昌平:发挥派驻优势  彰显精准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早有规定,‘严禁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年会’,为什么还会存在年会支出?”

  近期,昌平区纪委区监委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在审议某被监督单位议题时发现议题中涉及年会支出,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立即约谈了该单位主管领导,以工作建议的方式及时提醒被监督单位取消该事项中涉及“年会”的内容,杜绝违规事项发生的同时,督促进一步加强党纪法规的学习,探究更好的工作交流模式和考核激励制度。

  去年7月,区纪委区监委采取综合派驻的方式,向71家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现了对区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和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先后制定《关于加强昌平区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区纪委区监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意见》等12项配套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派驻工作运行新模式,发挥派驻探头前哨作用,切实体现“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夯实主体责任

  牢牢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综合监督单位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部署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专项督查,督促做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全程记实工作。实现主体责任清单“签字背书”制度,推进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将主体责任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具体工作,实现主体责任明细化、精准化、制度化。推动被监督单位将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任务融入到业务工作,同研究部署、同推进落实、同检查考核。

  创新监督模式

  以保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目标,以发现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监督+派驻”联动监督模式,打造“业务+专业”监督工作平台。开展联合立项监督,针对任务相对专业、职能划分相对集中的重点工作,以职能部门的派驻纪检监察组为主要力量,由对口联系区纪委区监委纪检监察室指导,进行联合立项监督。同时,针对扫黑除恶、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以及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的各类指标等领域的重点任务,派驻纪检监察组自行确定1-2个监督重点,自主开展立项监督,形成“6+N”专项监督模式。

  注重日常监督

  “请你单位财务部门立刻现场核实这张发票。”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一张1万元的购买花生油发票,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张发票?难道是违规给职工发放的福利?带着这样的疑问,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纪检监察组未打招呼,直接来到被监督单位突击检查,要求财务部门对发票现场核实。通过核对留存的会议记录和照片,发现不存在违规发放职工福利问题,购买的花生油为党支部与小寨村开展共建活动,给困难党员捐赠的爱心慰问品。

  通过日常巡查、督查调研、内部审计等监督检查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突击式”监督力求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查明真实情况,“点穴式”从被监督单位的特殊性入手,因地制宜,精准把脉问诊,“走访式”侧重常规性监督,通过三种监督方式贯通日常工作,织牢监督执纪网。

  “防未病”“治微病”

  注重党纪法规经常提醒,防思想“走神”。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参加会议、开展廉政教育、廉政谈话等形式,组织、督促被监督单位强化对法律法规、党规党纪的学习。注重节假日集中提醒,防节日“松懈”。在每个重要节点整理、推送典型案例,以案促廉,以案震慑,警钟长鸣,督促党员干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回潮。

  2018111月,全区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参加(列席)会议1508次,廉政谈话1525次,监督检查580次,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423个,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18份、监察建议书9份,处置问题线索115件,谈话函询56件,初核98件,立案19件,结案59件。

(文/关琪  责编/郭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