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忠诚】从部队到“部队” 我心头的风景从未改变

  编者按:从人民军队到纪律部队,变的是装束,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忠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之际,北京纪检监察网、“清风北京”微信推出“守望忠诚”专题,请本市纪检监察组织中的军转干部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畅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敬请关注。

从部队到“部队” 我心头的风景从未改变



  每每临近八一建军节,我的内心都会掀起不小的波澜。18年的军旅生涯和14年的纪检监察经历丰满了我32年的阅历,成就了我大写的“人”生。虽然泪水会风干,微笑会遗失,喟叹会湮灭,对我来说,军旅是部队,纪检监察岗位也是“部队”,两个“部队”,对我党性修养的锤炼、作风建设的养成、意志品质的锻造,都会在心底积淀,成为我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从部队到“部队”,不变的是责任意识

  2004年底,我脱下军装,从空军政治部机关转业到海淀区纪委,以正团实职身份转业成为了一名纪律部队的新兵。转业后,我迅速融入工作中,积极服从室主任的管理,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从来不讲条件,都是坚决完成,并保持了一定的提前量。为了尽快胜任起草各种纪检监察文稿的工作,我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白天要忙工作、撰写各种文稿,我就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研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制度性文件,揣摩纪检监察机关文稿的特殊写法,经常往办公桌前一坐就伏案到深夜,有时太晚了,就打地铺睡在办公室。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半年时间,我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起草各类纪检监察工作文稿了;三年后,我被任命为海淀区纪委调研室主任。从2005年到2010年,我累计起草撰写重要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经验体会、调研报告250余篇,总文字量超过200万字。我主笔的多篇调研报告被北京市纪委评为年度调研成果优秀奖,有的被《北京纪检监察研究》采用刊发。

  2006年,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的腐败案发生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区领导要求我委编写一本关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手册。编这种手册,必须要了解中央纪委、市纪委几十年来制定的纪律规定,工作量巨大,需要几个相关部室的同志组成工作专班,通力合作,才能按时完成。可是当时委里各个部室手头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分出人手组建工作专班并不现实。为了帮领导和同事分忧解难,我主动请缨独立承担这项任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天天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遍查了中央纪委、市纪委近30年来制定的各种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规定,编写出了一本近3万字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手册》。该手册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市纪委业务部门和区委、区纪委领导的高度认可;首次印刷2万册,后来又加印多次,有力配合了区属各单位组织的作风纪律教育。

  从部队到“部队”,不变的是大局观念

  20115月,我被任命为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检组长。正式任命之前,有知情人士劝我说:“区人力社保局有10个政务大厅、330个窗口岗位,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民生保障任务,每天要和数以千计的人民群众打交道,政风行风建设任务很重。近些年投诉举报件不断,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不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你年纪已不轻了,何必这么为难自己呢,还是找领导沟通沟通,换个舒服的地方养老吧!”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刻骨铭心地理解了“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深刻含义,数载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懂得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做到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的重要意义。面对提醒,我不为所动,毅然决然走马上任。我利用全国大抓窗口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契机,积极向局党组建议组织各部门对外公布投诉举报、业务咨询电话,在政务大厅显著位置安装监督举报投诉指示牌、意见箱,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各科室、部门进行整改。特别是每季度从街镇社保所抽调5-6名劳动协管员组成政风行风建设督查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各部门服务电话接听、办公环境卫生、人员在位、人员着装、待人接物礼仪、个人业务素质等6项内容进行明察暗访,对办事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科室单位的领导进行约谈,并限期纠正。不到三年时间,区人力社保局的政风行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单位面貌焕然一新,连年在全市人力社保系统的年度检查中获得第一名。

  20178月,区纪委区监委进行了派驻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命我为驻区人力社保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同时,由于驻区国资委、财政局和审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还没有产生,领导让我临时代管一段时间,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在做好驻区人力社保局纪检监察组工作的同时,分出一部分精力,去了解区国资委、财政局和审计局的情况,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出工作成效。今年5月份,驻区文化委、旅游委、体育局和档案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退休了,一时之间产生不了新的组长,组织上再一次让我临时代管驻区文化委、旅游委、体育局和档案局纪检监察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既是军人的天职,也是纪律部队有效执行力的保障,更是我多年养成的大局观。

  从部队到“部队”,不变的是奉献精神

  从部队到“部队”,无论在哪儿工作,我的文件柜里都会珍藏着一摞捆绑整齐的红本本。这些红本本是我2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见证,也是我在两个“部队”中学到的奉献精神的具体承载。1996年,我开始无偿献血。在部队期间,基本上每年献血两次,每次200CC。转业后,我依然坚持,在听到北京医疗用血紧张的信息后,我把每次献血量从200CC提高到400CC20多年的坚持,至今我无偿献血已经超过70次,献血总量超过了14000 CC。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 CC血液计算,我所捐献的血液足以挽救17个病人的生命。我被海淀区志愿者联合会评为2010年度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被海淀区委评为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53月,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总会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我“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今年5月,我又被市政府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并作为获奖代表接受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面对镜头,我感言愿意通过无偿献血这种方式,把我的爱心传递出去,让鲜血融入生命的海洋,让爱在人群中流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友爱。

(/海淀区纪委区监委 宁志涛 责编/郭云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